梁刚 1,张玉媛 2
1.广州理工学院 510540 中国广东广州市
2.清控文创(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崛起,新经济人士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边疆民族地区,做好这一新兴群体的统战工作,对于凝聚发展合力、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和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其新经济人士的群体特征与统战工作的现实要求,深入总结了以“思想引领、精准服务、平台赋能、责任引导”为核心的实践经验与主要成就,并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思想认知差异、覆盖能力不足、政策落地梗阻、工作方法滞后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最后,文章从强化思想引领的感染力、提升精准服务的实效性、创新平台载体的覆盖面、激发责任担当的内生力以及夯实组织保障的支撑力五个维度,
提出了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新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同类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镜鉴。
关键词:新经济人士;统一战线;边疆民族地
区;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蓬勃兴起,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在此背景下,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创业创新的新经济人士队伍迅速壮大,他们不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也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需要团结引领的关键群体。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同时承担着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
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五大任务”。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与战略使命,使得新经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边疆特色与民族融合特征,也使得新经济人士统战工作兼具全国共性难题与区域特殊挑战。系统研究内蒙古在新经济人士统战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成效经验与现实困境,对于丰富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内涵、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路径、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内蒙古新经济人士的群体特征与统战工作的现
实要求
(一)内蒙古新经济人士的群体画像与具体内涵
在内蒙古的语境下,新经济人士主要指在数字
经济、智慧农牧业、新能源科技、数字文旅、绿色算力等新兴领域,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创业创新,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创业者、企业家、管理者及相关专业人才。
这一群体构成多元,既包括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如绿色农畜产品、草原文化)发展新业态的本土创业者,也包括带着技术、资本返乡或来蒙投资的海归人才、区外企业家;既有推动传统产业(如能源、农牧)数字化转型的“新领军者”,也有从零开始培育新兴服务业
的开拓者。该群体普遍具有高知化、年轻化、技术密集的特点,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对市场效率、个体价值、创新环境的追求更为强烈。他们的发展实践紧密围绕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例如,通过电商平台与溯源技术赋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绿色转型,借助跨境电商与数字文旅助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
(二)做好统战工作的多重现实要求
- 适应新经济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新经济技术 迭代快、组织形态灵活,传统“面对面走访”“集 中开会”的统战模式难以有效覆盖和深度影响这一群体,必须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
- 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经济 人士是推动“五大任务”落地的关键创新主体。例如,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中,新能源科技企业可提供绿电转化技术支撑;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升级中,电商平台与智慧农牧业企业能打通产销链路。统战工作引导其将技术优势与区域特色结合,推动个体创新实践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产业合力,助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3.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挑战的客观要求:普遍具有国际化视野、网络信息敏感度高,易受多元社会思潮渗透影响,部分存在“重市场轻政治”“重效益轻责任”的认知偏差。统战工作需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双路径强化政治引领,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载体,培育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筑牢“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根基。 4. 优化营商环境与提升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新经济发展对政策稳定性、审批便捷度、要素供给率提出更高要求,部分企业面临“政策看得见够不着”“服务碎片化”等痛点。统战工作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新经济人士诉求直通车”机制,定期收集反馈行业共性问题;推动跨部门政策协同,将企业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企业提需求—统战促协调—政府优服务—发展增动能”的治理闭环。
三、内蒙古新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经验与主要
成就
(一)核心实践经验
- 1. 坚持思想引领与价值共鸣相结合:筑牢团
结奋斗基础:一是深挖本土红色资源与民族团结故事,通过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进行浸润式教育。二是搭建蒙商大讲堂、新经济圆桌论坛等交流平台,推动政策理论与战略解读入脑入心。
三是选树草原骑士乳业创始人等先进典型,发挥致富思源、反哺社 会的示范效应。 - 坚持精准服务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建立需求-服务-落实清单闭环机制。针对不同行业痛点,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数据确权、算力对接、冷链物流、跨境通关等具体问题。实施一对一联系机制,并举办要素撮合会、银企对接会,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
- 3. 坚持平台赋能与组织覆盖相结合:构建大 统战工作格局: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经济人士联谊会并设立专业委员会,打造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核心阵地。建设内蒙古新经济数字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点单、统战派单、部门接单的线上化运作指导行业协会建立统战工作联络站,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灵活就业群体。
- 坚持责任引导与双向赋能相结合:推动发 展成果共享:积极引导新经济人士投身乡村振兴、生态治理与公益慈善事业。例如,组织直播助农行动,引导新能源企业投资绿色项目,鼓励设立数字教育基金等,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二)主要工作成就
- 思想共识有效凝聚:新经济人士对国家和自治
区发展战略的认同度显著提升,主动融入大局、参
与治理的意愿增强。
l situation and participate in govern ance has increased. - 新经济动能加速释放:统战工作有效纾解了企 业痛点,近三年全区新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
- 组织体系日趋完善:联谊会、行业协会、数字 平台与服务站点相结合的立体化网络基本形成,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和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
- 社会贡献日益凸显:新经济人士在带动就业、
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生态保护、服务向北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l protection, and serving the opening up to the north, and have become a k ey variable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 nt.
四、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 思想认知差异:部分新经济人士价值取向呈现 多元化分化态势,存在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倾向,对公共事务参与意识较弱;部分海归人才和青年创业者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较深,对统战工作的政治内涵和制度优势认知不足,存在" 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主动参与统战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 覆盖能力不足:平台经济从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型农牧民电商等灵活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其组织形态呈现"去中心化""虚拟化"特征;
小微初创企业生命周期短、流动性强,传统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统战工作体系难以实现有效覆盖,
在县域经济和农村牧区存在明显的统战工作盲区。 - 政策落地梗阻:部分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政策存 在碎片化实施现象,部门间政策协同性不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尚未完善,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中面临制度性障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依然狭窄,普惠金融政策在基层执行中存在利率上浮、担保门槛高等变形走样问题。
- 工作方法滞后:
传统"会议宣讲""文件传达"等统战方式与新经济人士偏好的线上化沟通、场景化体验存在显著适配性矛盾;部分统战干部缺乏对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领域的专业认知,在与高科技企业负责人交流中存在"知识代沟";统战工作数字化转型进度缓慢,尚未形成精准画像和动态管理能力。 - 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盟市依托产业基础和区 位优势,新经济统战工作已形成"组织健全、活动常态、服务精准"的良好格局;西部盟市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统战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活动经费保障不足,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组织覆盖和服务能力明显滞后,部分偏远旗县甚至尚未建立新经济人士联络机制。
五、优化路径与对策思考
- 强化思想引领的感染力:推动引领方式从单向 灌输向浸润式引导转变。善用短视频宣传、行业社群互动等新媒体矩阵,打造新经济人士访谈专栏等理论传播品牌,通过典型案例解读宏观政策,增强思想引领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构建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双轨机制,将政策解读融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升新经济人士对国家战略的认知认同。
- 提升精准服务的实效性:构建大数据技术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需求感知体系,动态更新新经济人士动态信息数据库。深化分类施策机制,针对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跨境电商等不同行业,以及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核心诉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建立需求响应时效评估机制,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反馈,确保服务精准度与企业获得感同步提升。
- 创新平台载体的覆盖面:做强做实各级新经济人士联谊组织,推动组织网络向产业园区、商务楼宇、虚拟社群等新兴领域延伸。优化升级数字服务平台功能,开发政策智能匹配系统等智能化工具,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与企业需求自动对接。强化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覆盖平台经济从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的统战工作联络点,消除组织覆盖盲点。
- 激发责任担当的内生力
:完善多元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新经济 人士建立表彰奖励制度与典型选树机制。设计差异化参与平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产业帮扶项目,结合兴边富民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托生态保护工程打造绿色发展实践基地,引导新经济人士在实践参与中实现社会价值认同。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新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指标。 - 夯实组织保障的支撑力:构建新经济知识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专业领域培训,建立统战干部与新经济企业双向交流机制,提升专业对话能力。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发改、科技、金融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策落地问题协同解决机制。实施区域均衡发展计划,建立发达盟市与欠发达盟市统战工作结对帮扶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人才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缩小区域差距。
六、结论
内蒙古在新经济人士统战工作中的探索表明,在边疆民族地区做好这一新兴群体的团结引导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地域特色与发展战略,准确把握群体特征与内在需求。通过构建以“思想引领铸魂、精准服务赋能、平台组织聚力、责任实践增效 ”为核心的实践路径,能够有效将新经济人士这一“活跃变量 ”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合力 ”。未来,推动统战工作从“广泛覆盖 ”向“深度融合 ”、从“基础服务 ”向“高阶赋能 ”转型升级,让新经济人士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同盟军和生力军,是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